受訪者:馮競浩(廣東一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)
時間: 2014年2月21日上午、下午
客家人以興學為樂,以讀書為本,馮競浩就是一個典型。他初中畢業就以優異成績選拔進入沿海重點中專學習紡織機械。四年中半軍事化的校園訓練,培養了他勤奮、嚴謹、踏實、創新的工作作風。畢業后,兩進國有企業,一次獲得破格提拔,兩進民營企業,均創造不俗銷售業績。但馮競浩最后還是選擇從做陶機零配件起步,走上了一條艱辛、曲折的創業之路。
憑借著“超潔亮”納米機、完全干式磨邊機、中國制式全自動包裝機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,馮競浩和創業伙伴用四五年的時間就讓一鼎科技在業內聲名鵲起,雄霸一方。但很快,一鼎科技就陷入短暫的徘徊:一方面要抵御整體經濟下行的影響,一方面又要完成兩個創始人股權交割的“涅磐”。直到2012年10月18日,一鼎科技這只“鷹”才獲得了重生!
重新出發的一鼎科技在第一年就獲得了110%的增長,今年的增長目標還是翻一倍多。而增長顯然源于重組后決策的高效以及流程的再造。不過,可貴的是,面對高速發展的態勢,馮競浩反而認為,企業的長久、穩健才是自己追求的目標。而他的基本使命就是盡力照顧好每個一鼎人的工作和生活。
讀中專每年都拿一等獎學金
劉:能否先請您簡單介紹下自己的讀書經歷?
馮: 我是廣東梅州五華人。1989年在安流鎮中學初中畢業考上中專——江蘇省南通紡織工業學校,即現在的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。那個時候中專讀四年,在學四年,我每年都拿一等獎學金。
劉:喔,那很不簡單。
馮: 江蘇省教育水平高,教材比廣東深,所以我們廣東人在這個學校讀書很吃力,很多都跟不上,我們壓力都很大。但我在第一個學期,就考了前幾名,大家都很詫異。我當時不知怎么有一個這樣的想法:學機械的,如果沒有考上100分,就說明還有很多東西要學。所以,我們當時學習真的是很拼命,學校規定六點鐘起床,我四點鐘便起床了,點蠟燭看書。學校為此頒給我一個“學雷鋒標兵”榮譽。
劉:我們那個時候讀書不及你勤奮。
馮: 記得我們是10個人住一間宿舍。我的學號是89—244號。學校管理很嚴格,實行半軍事化管理:枕頭底下不能放書;每天檢查三次衛生,地板要拖三次;衣架、鞋子,乃至杯子、牙刷、牙膏都要按編號順序,朝一個方向整齊擺放;床底下只能放四雙鞋子;被子要折到部隊戰士的水平。所以,一些人中午就不敢睡覺。唯一只有床頭墻壁這一小塊地方是自由的天地,學生可以貼自己的作品。
畢業半年破格提拔車間主任助理
劉:1993年畢業后你直接分配到佛山?
馮: 我分在佛山市紡織工業公司,在機修車間維修設備。但在這里我只干了17天,原因是我認為工資太低,每月只有300多元。我表哥在深圳打工已經有2000多元。離職后,我便到處打電話找工作,甚至到學校附近做宵夜的檔口去應聘,檔主問我會不會撈面,我說不會,于是沒有要我。
劉:這個經歷有意思。最后找到哪里?
馮: 美陶廠(石灣美術陶瓷廠)。我先到佛陶集團13樓報道,開張接收證明,然后再由集團將我分配到美陶廠。因為我的檔案還沒有到紡織工業公司,我就辦手續將檔案放在汾江路人才交流中心。
劉:你在美陶廠干了幾年?
馮: 1998年2月份離開。一共干了四年半。我實際上是在美陶廠騰達分廠。分廠是中外合資企業,在張槎,做耐磨磚、外墻磚。剛進廠的時候,工廠引進新設備,國外專家指導安裝窯爐,我是技術班長領導下的實習員工,也跟在后面學習,但與別人不同的是,我每天做筆記,整整寫了兩個筆記本,筆記本到現在還在。我不但把專家教的整個操作流程記錄下來,而且還經常加班加點。廠長霍銓波因此很賞識我,半年后破格提拔我做車間主任助理。
劉:那升得可是夠快了。
馮: 還記得有一次壓機換模具,霍廠長問我,要不要請專家來。我說讓我試試,結果很快就換成功了。1997年我獲得美陶廠“建功立業先進個人”。1998年正值下崗高峰期,我選擇了再次“下海”。
華夏陶瓷網總編輯劉小明(右一)和一鼎科技董事長馮競浩(左一)交談
第一次出差就簽回30多萬的單
劉:去了哪家企業?
馮: 去了科泰。科泰是做模具、磨邊機的,一開始老板劉付振宏安排我做售后服務主任。第一次去山東出差,經過一個星期的市場開拓,最終把一張30多萬的合同給簽回來了,合同一發到珠海基地,很快把技術圖紙也畫出來了。后來我又走了河北唐山、北京、福建等地,最后成了銷售經理,其實后面基本上干的是總經理助理的活。在科泰,我們還做了行業第一臺正切磨邊機,第一條線在宏宇廠使用。這種磨邊機產量大,效率高,主要針對水晶磚。
劉:你在科泰做到哪一年?
馮: 2000年。下半年科達在招佛山辦事處銷售副經理,我去應聘,當時還是邊程親自面試。邊總還向龐少機打聽我的情況,龐總對我的評價是:聰明、踏實。面試通過后,我向科泰提出辭職,劉董很真誠的希望我留下,不過我去意已決,我還主動向劉董承諾:一是離開科泰后不做任何與科泰有沖突的事;二是已有的業務全部交回;三是把現有的業務員帶熟,給他們上四堂課,把我掌握的技能全部傳授給他們。
從做陶機配件開始創業
劉:那你在科達做了多久?
馮: 一年半吧。
劉:為什么這么早離開?科達畢竟是個大公司。
馮: 主要是有些習慣還不太適應。
劉:你離開科達后是不是就自己創業了?
馮: 是的,當時買了幾部6150CK-1臺式機床,其中一部分是新的,一部分是舊的,就開始著手做陶機配件。一開始是7個人,2005年發展到30多人。
劉:一鼎科技好像就是2005年注冊的?
馮: 2005年5月20日注冊。2006年公司正式租廠房營運,這里(南莊)是2008年5月20日啟用的。
我們“超潔亮”技術路線走對了
劉:你們的“超潔亮”跟科達的一樣嗎?
馮: 不一樣。我們的是一臺電機帶十幾個磨盤,他們的是一個電機帶一個磨盤。同樣的東西,不同的技術路線。我們在國內銷售最早是賣給臺灣羅馬(2005年),另外一臺是賣給興輝(2006年)。科達第一臺是賣給新中源,時間比我們賣興輝要早一些。
劉:你們早期跟科達圍繞“超潔亮”知識產權還打過官司?
馮:對,過程有些復雜,但最后都和解了,我就不細說了。
劉: 我們都知道,你們干磨機一直賣得很好。最高峰期市場份額有多少?
馮:50%吧。干磨機在2006、2007年真的是沒有對手。按經濟學的說法,市場份額達到30%就是壟斷。我們遠遠超過這一水平。現在一個月最多的時候我們能出廠40條。現在“超潔亮”設備也成為行業的標配。“超潔亮”幫了私拋廠,因為它有增光、防污效果。目前行業主要“超潔亮”設備廠家也就三五家。
劉:你們的“超潔亮”為什么能迅速成為行業的主流設備?
馮: 我覺得除了我們的技術路線走對了,還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的推動。對我們來說,光賣設備并不是最好的商業模式。我們的商業模式包括:客戶買了設備,我們再承包營運;我們帶機承包營運;別人的設備我們也承包營運。
劉:關于“超潔亮”你們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嗎?
馮: 我們有發明專利5個,實用新型專利22個。其中發明專利包括納米機整線工藝方法,以及加料方式等。“超潔亮”設備的加料方式,即把納米材料加到磚面上的辦法是我們創新的。一般來說加料辦法可以是用布涂上去,用花灑灑上去,或淋釉設備淋上去。有一次我小姨子感冒發燒在醫院打吊水,我們去看她,看到吊針設備,我深受啟發,經過深入的研究,最后發明了納米材料的滴管加料法。因為納米材料受溫度影響,風干后會馬上板結,用一般的辦法很容易導致停機。我們這個創新還進入了中山大學國際MBA“創業拼湊”教學案例庫,同時也進入與美國大學合作的課堂。
不做“妖后” 做“窯后”
劉:你們今后產品規劃怎么樣?
馮: 我們的設想是窯爐后面的都是我們做,比如磨邊機、“超潔亮”、包裝線、拋釉設備,今年我們要開始做拋光線,包裝線也做整套連線設備。我都想好了廣告詞:一鼎科技,不做“妖后” ,做“窯后”。(笑)
劉:拋光線目前市場基本被科達壟斷,其他企業很少做拋光線的。你們有信心介入這一領域。
馮: 陶瓷行業是一個很小的行業。它只是建材的一類。拋光線市場總量不大,這種專業設備大鱷不會進來。這就導致這類產品市場集中度高,80%以上的份額被3—5家占有。但對我們來講,拋光線單機價值高,60頭拋光機180萬元一臺,整線350—450萬一臺,含拋光機、前后磨邊機、刮平機自動上磚機、包裝機、超潔亮,做20條整線產值可達8000萬元。
去年以來,我們先后提出過以下口號:“挑戰高目標、滿意陶瓷人”,這是我們總的戰略目標;“一鼎包裝,萬箱更新”,主要推瓷磚包裝機;“在別人止步的地方我們開始攀登”,主要指我們開始做拋光機。
做中國制式瓷磚包裝機領導者
劉:自動化設備是發展趨勢,包裝線這幾年上得很快。你們在這個領域的打算?
馮: 自動化設備科達最早研發,目前競爭力第一的也是科達,鼎吉市場份額也不少。我們的包裝機2008年5月份已經參展了。說來還有一個小故事。2008年的時候,“招工難”的問題已經開始顯現,有一次,新潤成的老板關潤淡開玩笑的對我說:“阿浩,你們快點出包裝機吧,你們把包裝機賣給我,我還要對你們說‘謝主隆恩’呢!”因此我們倍受鼓舞,快速反應,在當年5月展會前生產出了第一臺包裝機。
劉:一鼎包裝機目前有多大規模?
馮: 我們的優勢產品是干磨機、納米機,在這兩個領域我們投入了更多的精力。但事實上,我們去年包裝機的銷量在行業內也是名列前茅。而且,我認為我們包裝機的產能目前在行業排第一,為什么銷售不能排第一呢?是因為前幾年我們對市場的影響力還不夠,市場對我們的包裝線轉變的認識還不夠深入。去年我們對包裝機采取了一系列的升級優化措施:人性化設計改善,提高配件配置,明確過程檢驗標準,增加出廠模擬性能檢測與調試……大大了提升了包裝機的質量和穩定性,現在我們的包裝機一條線12小時能打包6000箱,一天能打包12000箱。去年展會上“一鼎包裝,萬箱更新”的廣告詞就是這樣來的。現在東鵬、新潤成等企業都是我們的大客戶。
劉:你為什么敢說一鼎在包裝機方面潛力也是最大的?
馮: 國內最早研發的包裝機是按意大利原裝圖紙來參考的,沒有解決包角等問題。每次展會雖然都有展出包裝機,但根本不適應國內瓷磚企業生產。另外,一條線要三四百萬,價格太貴也影響市場推廣。在這種情況下,才最終有了中國模式包裝機的出現。而我們2008年最早展出的包裝機就是帶“小耳朵”的能解決包角問題的概念機。這款產品對后來國內包裝機的研發生產起到了“引領”作用。
劉:國內包裝機為什么要解決包角問題?
馮: 主要是國內外的運輸模式不同。國外包裝形式簡單,都是集裝箱運輸,整個運輸模式采用標準化,包裝要求較簡單。而國內的瓷磚運輸過程是先搬倉庫,再上大板車,然后上汽車,要騰挪好幾次,貨物搬進去也是這樣的,一箱疊一箱,瓷磚很容易碰邊、崩角,所以,要包角,起到保護作用,對就對包裝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劉:目前包裝機的分布情況如何?
馮: 廣東地區還是最大的市場,大概有90%以上的企業都用上了包裝機,基本屬于標配產品了。但目前市場上還是非連線,也就是離線包裝多,要先撿磚,再包裝。我們今年推出數控一代,取消撿磚機,分包裝和碼垛,兩個流程,全部連成線、未來還可以做到直接進倉庫。
劉:包裝這塊還是有很大市場空間。
馮: 我們2014年為什么有信心?不是寄希望于大的經濟形勢。而是因為我們的產品線豐富了,創造了一系列新的產品。我們的信心是基于我們自己的能力。
劉:如果要總結一下的話,你覺得一鼎在產品方面有哪些成就是可以進入佛山陶瓷30年歷史的?
馮: 我國第一條固定式行星磨盤納米抗污生產線、第一條完全干式磨邊生產線、第一條適應中國瓷磚生產模式的全自動包裝線均誕生于一鼎科技。
投資人主要看到我們團隊有激情
劉:今天趁這個機會也想請您談談2012年您和楊揚兩位股東分家的事情?您愿意談嗎?
馮: 我一貫主張表現真實的自己,不要讓人家去揣測。我們讀EMBA也有讀到危機公關。
劉:我也感到意外,2012年那段時間您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并沒有避諱這個問題。這一點也讓我對您有新的認識。
馮: 但有一點,我覺得我們不是分家,而是股權交易。
劉:哦,這樣是更準確。
馮: 作為公司的負責人,我們都有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要讓一鼎人過得開心,工作順利,家庭幸福。所以,一定不能因為我們兩個人影響整個公司。楊揚也非常優秀,能力很強。只是我們理念有些不同,打個比方,同樣去北京,坐飛機可以去,坐火車也可以去。
劉:你們最終股權交易的情況如何?
馮: 楊揚轉讓出原來公司50%的股權,我持有一鼎100%的股權。后來三個朋友買了我35%的股權。當時我還對楊揚表示:三個月之內,愿意帶走誰都可以,但最后95%的人都留下了。
劉:另外幾個股東能透露下身份嗎?
馮: 一個是陳細,歐神諾的第三大股東;一個是關偉洪,新潤成集團副總裁;一個是崔建波,曾任碧桂園集團CEO ,2003年—2010年主導碧桂園上市,現在是碧桂園慈善基金會會長。前一位是15%的股份,后兩位是10%的股份。還有就是一鼎科技副總經理廖衛平,他也有2%的股份,我現在的股份是 63%。
劉:好像他們三個股東都不參與經營?
馮: 對。他們投資的理念是很簡單,就是看到我們這個團隊很有激情。他們跟我說:沒指望三五年就賺錢,主要看5—10年。如果5—10年公司仍然沒有賺到錢也就算了。(笑)
劉:在原一鼎科技,作為董事長的您和總經理楊揚各占公司股份50%,這種股權設置是否不利于公司決策?
馮: 據我所知。在EMBA的教程里,這種股權結構是不利于公司長效發展的。
華夏陶瓷網總編輯劉小明(左一)和一鼎科技董事長馮競浩(右一)合影
把自己的個案作為公司勵志案例
劉:你全面接手一鼎科技時,面臨的最大壓力是什么?
馮: 當時,華東銷區、華南銷區以及中南銷區主要業務骨干都走了,北方銷區本來就在招人,同時總經理、營銷總監也離開了,整個營銷系統受挫很重。我以前沒有介入公司日常管理,對市場,我心里完全沒有底。我們EMBA班上,兩個同學談及如何教別人游泳:一個喜歡講道理,另一個呢,一到游泳館就踢人下水。我那個時候接手公司,大概就是那個被推下水的人。
劉:很多事情都是被逼出來的。
馮: 2012年前,我們每個星期一都有升旗儀式,而我很少在升旗儀式上講話,都是中層干部講話。從我兼任總經理開始,我就每周都講話。2013年,升旗儀式下雨也堅持開展,只不過改在飯堂舉行。2013年五月份底備戰廣州工業展,那次升旗儀式上我喉嚨痛,講不出話來,但我還是堅持講,當時我注意到,很多員工都流淚了。
劉:你們升旗儀式主要做什么?
馮: 奏國歌,講企業文化。我覺得自己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把大家的工作和生活照顧好,要把大家的工作收入逐步提高。
劉:你們現在是第二次創業,有這樣的理念不簡單。
馮: 去年8月份我去塞班旅游,我不太擅長游泳,最多游個20來米,恰巧旅途中安排了海底潛水等節目。當我看到有人在懸崖跳水時,我也萌生了想要嘗試的想法。但跳水要從5米高處往下跳,我糾結了很久、很久,一直到大家的第二次倒數聲結束,才鼓起勇氣閉著眼睛跳了下去。之所以到最后我敢跳下去,是因為當時我想到“挑戰高目標,滿意陶瓷人”的口號是我提出來,一定要把這個案例作為公司的教學案例。
劉:很可惜沒有拍下照片。
大家主動把指標提高到翻一倍多
馮 :我們今年的口號是:“提升你我,圓夢一鼎,我行!”。信心來自實踐。一般來說,企業每年增長個30%已經很好了。2013年我定公司增長指標,年初是定80%,沒有人相信。經過半年的努力,6月份又將增長指標提高到100%,此時部分管理人員開始相信了,到年底我們實際增長110%。一線員工(機電工人)收入增長59%。春節前,我還請員工出去旅游。
劉:這么大的增長,你們的效率來自哪里?
馮: 生產效率明顯提高,主要是源于流程再造。增長不是只靠加班時間來完成。我們年初計劃干磨機,每個月十多條線,一年120條。但事實一直在增長,后來調到一個月15條、20條、35條,最多一個月做到40條。
劉:去年行業全年的形勢也確實很好。
馮: 2012年,市場不好。我們員工一個星期休息3-4天。現在一個月休息2天。今年我定的增長指標是70%,但大家主動把指標提高到翻一倍有多,超出幾千萬。前天晚上中高層開會,開到11點,大家一點疲憊都沒有,很興奮,心情很愉悅,走的時候還依依不舍。
從“一鼎”裂變出“鼎順”
劉:聽說你們成立了一家新公司,專門做耗材。
馮: 是的。叫鼎順科技,是全資子公司。其實耗材我們一直在做,耗材一直是跟機器配套銷售。目前主要做納米材料、防污材料、磨輪、模塊、刮刀等。
劉:為什么想到要獨立出來做耗材?
馮: 機器與耗材是兩個不同類型的東西。營銷方式不一樣,耗材的服務要求更多。我說它是“天天發生的業務,每天發生的服務”。當然設備賣完之后,也有售后服務的問題,但沒有耗材那么頻密。
下一步我還希望把鼎順科技剝離開來,找專門的團隊來運營。這樣公司的裂變就更好。
劉:我注意到,去年10月25日,你們獅山的基地開建了。
馮 :獅山那邊是43畝地。另外我們在順德一環邊還買了25畝,剛剛接到喜訊省經貿委批了南莊的30畝項目用地指標給我們,現在這里(一鼎所在地)是60畝。以后鼎順會留在南莊,一鼎科技在獅山掛牌,順德那邊會建標準廠房。
企業發展速度需要自身能力支撐
劉:您對企業上市怎么看?
馮: 以前很熱衷于上市,也接觸過很多風投公司,我們甚至做過盡職調查。后邊到2011、2012年經濟形勢下滑,我們不再想上市這個事情。
我現在覺得上市不或上市,各有利有弊。現在股市低迷,IP0審查越來越嚴格,難度越來越大。上市你在獲得利益的同時,也損失很多看不見的錢。企業不是發展有多大才算成功。大不是目標。我的有些EMBA的同學企業,論規模我們完全不是一個等量級。人家20多畝地做幾十個億的產值。去年到奧地利,我很有感觸,一個制鞋企業年產量只有三萬雙鞋,卻有著130多年的歷史。
劉:有時候“小就是美”。
馮: 一個企業要做穩,企業的發展速度要自己能力可以支撐。走快了,可能就會曇花一現,長久、穩健才是我們要追求的。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我們要更多地關注員工身體的健康、快樂,讓他們有更好的生活。
員工自己通過PK爭取學習名額
劉:我注意到,你今天不止一次表達類似的觀點。
馮: 我們去年超額完成任務,除了獎勵旅游,今年還拿出60萬,讓公司的員工出去學習。90個人,平均每個人6000多元,他們來自不同的層次不同的部門,最長的學習12天,最短學習2天。
劉:出去學習的名額誰來決定?
馮: 我們管理者不指定任何人參加。讓他們自己PK,每個人演講3分鐘,講自己為什么去學習,希望學到什么,回來之后影響什么樣的人。PK成功的人就可以參加培訓,機會是自己爭取來的,這樣才會更加珍惜。
劉:你們現在有多少員工?
馮: 300多人,其中一線員工200多人。
劉:外界看來你們這些年還是蠻順利的。有沒有最困難的時候?
馮: 從公司成立至今,我們一共打了三場比較大的官司。這其中哪一次輸掉了官司,都可能令公司倒閉。幸運的是,我們每一次都沒有輸,順利度過難關。干磨機從佛山打到省高院,再到北京一中院,我們的產品甚至在展會上被人封過。這些就不想再細說了。值得慶幸的是,我們每次碰到困難的時候都會遇到貴人,就像活菩薩伸出雙手護佑孫悟空前往西天取經的感覺,真心感謝那些一直幫助過我們的人。
凡事能創造價值的錢都必須花
劉:好像你們去年也在推行ERP管理系統。
馮: 是的。去年8月份我從多哥回來就決定做這個事情,9月11日,我們的ERP管理系統工作正式啟動,只用了三個多月時間,2014年1月1日整個系統就正式上線運行。ERP系統將計劃、采購、研發、商務、財務、工程中心、倉庫、生產車間、PMC部、質檢部等等都串在一起。
上ERP系統,我的感受是:不是上了ERP才改善流程,而是在上ERP的過程中,已經改善了。你比如,哪些該收錢了,哪些要加大資金投入量,哪些應該減少投入。
另外,凡是能創造價值的錢都必須花。很多企業管理理念,降低成本,砍掉成本。但我覺得一定是錢要花在刀刃上。現在倉庫管理,掃掃二維碼,在計算機搜索下,東西就能查找。
華夏陶瓷網總編輯劉小明(中)一鼎科技董事長馮競浩(右一)一鼎科技財務總監廖衛平(左一)合影
決定成功的是你把握機會的能力
劉:能談談一鼎未來的戰略規劃嗎?
馮: 我覺得還是要把握好當前,繼續把優勢發揮到最大。能干好什么,先把什么干到最好。我EMBA的老師年前帶四個博士過來一鼎。我們一起探討戰略問題。我說,戰略不一定是規劃出來的。不是你劃什么,就能干什么。戰略要分時間段,戰略與時代發展周期變化密切相關。世界變化太快,我們的戰略也要隨機應變。以前我們決策周期比較長,是因為世界的節奏慢。而在快速變革的今天,我們要時刻盯住自己能做好事情的機遇是什么。能力和資源一直都在快速變化中,今年不能做噴墨機,但不代表以后永遠不做。如果某一天我們的資源和能力都準備充足了,遇到一個合適的機會,我們可能又會做。
所以,決定你成功的一定是你把握機會的能力。現在的競爭不是個人與個人的競爭,一定是生態圈和生態圈的競爭。這個圈子是你與周邊人脈、信息系統的集成。與時俱進,解放思想才是根本。
劉:您對陶瓷行業未來噴粉、噴釉等技術如何看?
馮: 噴粉、噴釉、加滲透釉技術,原來有點類似當年的滲花技術,這些都是未來的發展趨勢。BP機之后很快就有手機,做手機做到最大的摩托羅拉、諾基亞很快就被之后三星取代,正如柯達膠卷被數碼相機取代一樣。創新、變革永遠是主旋律。
劉:行業目前還在探討激光打印。最近我們發了一條新聞,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張曉安帶的團隊還發明了噴水無墨打印技術。
馮: 是的。
劉:謝謝您今天接受我們的采訪!
馮競浩簡介
廣東梅州市五華縣安流鎮人。1989年安流鎮中學初中畢業后,以優異成績考入江蘇省南通紡織工業學校(即現在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)。1993年畢業后分配到佛山市紡織工業公司。同年進入石灣美術陶瓷廠騰達分廠。1998年轉入科泰機電。2000年加盟科達機電,任佛山辦事處銷售副經理。2002年創辦陶機零配件加工廠。2005年5月20日創辦佛山市一鼎科技有限公司。現為廣東一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、總經理,佛山市梅州商會理事。
聯系人:一鼎科技
電話:+86-757-82018018
傳真:+86-757-82018010
地址: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羅南工業區
網址:http://cssspack.com